期刊简介
本杂志是全国唯一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在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抗菌药物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在业界公认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高学术水平,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二是普及性,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的整体水平。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82-74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005-4529
邮发代号: 82-747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9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32.00
杂志荣誉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82-747
- 国内刊号:1005-4529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庆大霉素与肝素分离封管法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庆大霉素与肝素分离封管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效果,探讨一种新的中心静脉置管封管方法.方法选择136例次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封管;A组46例(庆大霉素与肝素分离封管组)、B组45例(庆大霉素与肝素混合封管组)和C组45例(肝素组),监测感染等情况.结果A组导管相关感染率及导管内感染率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比C组明......
作者:万翠娥;袁慧忠;李树春 刊期: 2009- 16
-
浅静脉留置针污染的病原学调查及预防对策
目的调查浅静脉留置针细菌污染情况,探讨相关的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静脉留置针细菌培养结果、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7年送检的留置针细菌培养标本,总阳性率20.2%,2007年阳性率明显低于2006年阳性率(X2=7.66,P<0.01);共检出各种病原菌7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1株,占51.9%,革兰阴性杆菌36株,占45.6%,真菌2株,占2.5%;导管相关......
作者:郑锡莉;钱小毛 刊期: 2009- 16
-
同一所医院两个院区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在相同管理模式下,同一所医院的两个院区医院感染的特点是否有所不同.方法回顾分析某三甲医院的两个院区在2007年1-12月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主要的感染部位、主要的科室分布、病原菌的分离情况.结果院本部和院区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9%、4.8%;两者的感染部位及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基本相同,但院本部的真菌感染率在所有检测的病原菌中高;两者医院感染发牛率高的主要的科室分布有所不同.结论在相同管理......
作者:张常然;彭丹心;杨永洁;林建聪;谭清华;刘霞;李鸣 刊期: 2009- 16
-
改进气管切开切口护垫的临床应用与探讨
目的探讨改进气管切开切口护垫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8例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改进后护垫,对照组采用传统护垫,比较两组患者更换护垫次数、气管切口菌落数、更换被套次数、患者舒适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第1周人均更换护垫次数减少16.8次、伤口菌落数降低2070.3CFU/cm2,更换被套次数减少1.66次(P<0.01),两种护垫对患者皮肤的刺激性和透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作者:姚亚春;刘进先;蔡宇;陈兰;张萍;谢良才;李雪文;李德珍;张应喜 刊期: 2009- 16
-
国内外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应用进展与比较
医院感染管理是现代医学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难题,也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在现代化的医院里有5%~10%的患者发生>1种医院感染,全球每时每刻都有140万人正在承受着医院感染所带来的痛苦[1].自1847年IgnazSemmelweis首次利用医院感染监测机制成功控制产褥热的死亡,至今已有160余年的历史,在医疗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与病死率仍居高不下,随之......
作者:匡季秋;武迎宏 刊期: 2009- 16
-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效力
近些年来,随着器官移植的大量开展和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生率正在逐渐增加.由于目前IFI的病原学构成正在发牛改变,即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其他假丝酵母菌及曲霉菌属感染)逐渐增多,而且抗真菌药物种类有限,其敏感性逐渐下降[1-3],因此,IF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46],这使得会球对IFI的流行病学和抗真菌药物效力的监测尤为重要.20世纪90年代美国临床实验......
作者:綦颖;夏国光 刊期: 2009- 16
-
剖宫产术前预防用药对预防切口感染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前预防用药对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将接受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归入术前用药和术前不予用药两个组,观察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术前用药组切口感染率为3.8%,术前不用药组为9.3%(X2=6.00,P<0.05);术后临床感染体征(切口渗出液增多、局部红肿痛、发热、切口化脓)发牛率,以及病原菌培养阳性检出率,不用药组均明显高于术前用药组.结论术前使用抗菌药物能显著降低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率......
作者:王选华;钱小毛 刊期: 2009- 16
-
替考拉宁治疗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阳性球菌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比较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阳性球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80例应用国产替考拉宁治疗和72例应用万古霉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革兰阳性球菌患者的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国产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阳性球菌的疗效均较好,国产替考拉宁的有效率为87.5%,细菌清除率为87.5%;万古霉素的有效率为86.1%,细菌清除率为88.9%;两者的有效率和细菌清......
作者:彭红;瞿云中;陈平 刊期: 2009- 16
-
唯阴康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一次性阴道抑菌吸附器唯阴康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V)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BV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70例.A组口服甲硝唑治疗,B组应用唯阴康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局部用药治疗,进行比较.结果B组疗效显著高于A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8%和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3,P<0.05);且复发率低于A组.复发率分别为12.3%及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作者:冷维春;刘俊宝;郭丽娟;冷馨 刊期: 2009- 16
-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干预前后医院甲状腺、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与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实施干预前的2008年3月及干预后的2008年9月3种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进行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对照研究.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由于预前100.00%下降为干预后60.47%(P<0.05);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显著提高,由干预前0上升为干预后44.......
作者:姜玲;沈爱宗;史天陆;孙言才;刘琳琳;杜德才;张圣雨 刊期: 2009- 16
动态资讯
- 1 抗菌药物临床干预对常见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的影响
- 2 腹部肿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 3 控制SARS在医院的传播
- 4 间歇性导尿术对脊髓损伤患者尿液细菌学检测的影响
- 5 16例妊娠合并伤寒沙门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 6 化学监测的一些问题
- 7 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控制
- 8 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消毒剂研究进展
- 9 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业防护
- 10 褪色沙雷菌3-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机制研究
- 11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患者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 12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干扰素辅助治疗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 13 管碟法在监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扎溴铵抗性中的应用
- 14 吸毒人员艾滋病与丙型肝炎及梅毒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 15 91株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16 小儿肺炎痰细菌培养的检测及意义
- 17 B超室感染因素的探讨及预防措施
- 18 23例次烧伤病房创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析
- 19 2008年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20 高危病区医护人员血液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